什么是离型膜?
离型膜是在基膜表层涂覆离型剂后,根据产品实际应用要求,达到稳定剥离效果的功能性材料;为了使涂层与基材两者完美结合,通常需要在基材表面做特殊处理,增强表面张力,再将调配好的离型配方,通过转涂的方式,均匀的附着在基材表层,经过高温固化,冷却,待熟化后,按照行业标准FINAT检测方法进行测试。
离型膜的应用有哪些?
离型膜主要应用于胶类产品承载,保护,成型等,并且延伸至非胶类产品的生产加工中;根据不同工艺产品需求,选择不同材质、厚度、颜色的离型材料作为搭配,需根据离型材料的剥离力,挺度,抗张强度,耐温性能,结构,外观等作为应用评估标准,广泛应用于胶带,保护膜,模切,导电,导热,标签印刷,医疗卫生,建筑建材,信封,陶瓷电容,偏光片,新能源等市场领域。
离型膜的生产流程?
根据不同类型涂布线和不同离型配方的要求,在研发初期,需设定不同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评估,分别对外观,剥离强度,残余粘着率进行鉴定,并跟踪熟化期间的变化过程。
一般离型材料的质量受什么影响?
不同的基材和离型剂,以及涂布线精密度,生产环境,对于离型材料的品质水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同时,多样化、专业化的精密的检验分析检测设备(如在线超声波除尘、在线光学检测、光谱分析仪、3D表面分析仪),也是提高对离型材料成品检测能力的关键。
离型膜掉硅(手搓掉粉)与哪些因素有关?可通过哪些方法测试离型剂的牢靠度?
离型膜掉粉分两种,一种是由于涂层配方加了粗糙度添加剂,增加离型表面粗糙度,减少离型膜与胶的接触面积并减少其相互吸附。这种情况用手搓或用硬物刮涂层表面,可能将部分添加剂搓出来,出现粉状的情况。严格意义上来说,如果用胶带贴合不会把涂层配方带起来影响到残粘就不是脱硅,因为涂层并没有脱落而且胶的残粘是好的。
另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硅,用手搓后整个涂硅层脱落,露出PET基材,从而不具有离型作用。这种主要是由涂硅层与基材的结合力有关。增强结合力的方式主要是对基材进行电晕,增加附着力添加剂的用量,提高固化温度等。离型力耐脱硅行业内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用手指搓的方式,更标准规范的方式可以采用涂层附着力测试规范的里面的方法,采用橡皮,固定压力,以一定的速度频率进行摩擦测试。但实际现状是很少有公司采用。
为什么有的离型膜对应用胶带与标准胶带的残余粘着率会不一样?
标准胶带主要是TESA7475, NITTO31B 胶带,这一类主要是丙烯酸树脂胶。而应用胶带往往不固定,不同的胶带对离型膜的匹配性是不一样的。此外,残余粘着率测试是测试胶带粘性变化的一个比值,部分胶带的粘性对环境非常敏感,这也会导致测试出现偏差。
离型膜老化后离型力爬升的原因是什么?如何提高离型力的稳定性?
离型膜老化后的离型力爬升主要是涂层中富余的Si-H的影响。表层的Si-H在烘箱里固化时最早消耗,但涂层内部的SiH难以100%消耗完,会有一定残留。当进行烘箱老化加压测试时,胶带与离型膜充分接触,并由于高温高压,内部的SiH也会与胶带接触,从而导致老化离型力爬升。离型力的稳定性需要通过熟化过程来解决,熟化越完全,内部富余的Si-H就越少,其老化的爬升就会越少。另外可以通过配方的设计使富余的SiH更少来解决。
溶剂型离型膜和无溶剂型离型膜有什么区别?
无论是溶剂型还是无溶剂型涂布,都是非常成熟的涂布工艺,没有好与差之分,无溶剂型就是有机硅里没有添加其他溶剂稀释,而溶剂型是在有机硅里添加了其他溶剂。通常离型纸涂布用无溶剂型涂布,离型膜大多用溶剂型涂布,分布更均匀些,稳定性也会好些。